
在清朝乾隆年间,文人桂馥在《潭西精舍记》中写道:“历城西门外,唐翼国公故宅,一夕化为渊,即五龙潭也。”这段话讲的是,秦琼的故居从唐朝开始,便成为了人们常去的名胜地——五龙潭。五龙潭西北有濂泉,濂泉东北是贤清泉,而贤清泉的西北方向便是秦琼祠。
秦琼祠的正殿匾额出自褚遂良之手,而店内的匾额则是由虞世南书写。作为两位宰相级别的国公,为另一位国公写匾额,这在唐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,甚至在二十四史中也难找到类似的荣誉。更重要的是,这两位宰相的题词分别是“忠义千秋”和“英风永存”,这两句看似是后世对关羽的赞誉,但也适用于秦琼。
关羽是否忠义千秋,义薄云天,张飞心中自然有数,而刘备也只会心知肚明。但秦琼祠堂上的这两块匾额并未因褚遂良因得罪武则天而被摘下,说明秦琼在唐代的地位依然崇高。尽管武则天时期对褚遂良有过处罚,但即便如此,秦琼依然备受尊敬。来祭拜秦琼的人络绎不绝,甚至没有人举报匾额中的褚遂良字迹,或许是举报者存在,但武则天根本不理会。
展开剩余69%秦琼祠的照壁上有两匹战马的浮雕,以及两首赞美诗。第一首诗赞美黄骠马:“奋蹄追风透骨龙,一任壮士横戈行。梨园传唱留佳话,自有良骥伴英雄。”另一首则赞美忽雷驳:“金蹬银鞍骋沙场,痛饮醇醪意气昂。悲嘶长随壮士去,留得美名天下扬。”熟悉隋唐历史的读者自然知道这两首诗的来源,尤其是“忽雷驳”这匹马。秦琼的战马名叫忽雷驳,它性格刚烈,每月常饮酒。秦琼死后,忽雷驳也因思念主人而悲鸣不食,最终死去。
关于秦琼的封号,历史上有记载他被封为翼国公,也有记载他为胡国公。其实这并不矛盾,秦琼最初被唐高祖李渊封为上柱国和翼国公,但在他去世后,唐太宗李世民对原有的封号进行了调整,秦琼改封为胡国公,而程咬金则改封为卢国公。这其中透露出唐太宗李世民对于这两位猛将的复杂心情——因为秦琼和程咬金并未列入“玄武门十功臣”名单,或许这也反映了李世民心中的一些不满。
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同辅佐李世民,虞世南是秦王府的学士,他们称赞秦琼忠义千秋、义薄云天,很可能是得到了李世民或李治的同意。在古代朝廷中,两位国公为另一位国公书写匾额,必须经过皇帝批准,甚至可能是皇帝的授意。
李世民麾下的重臣,包括褚遂良、虞世南和秦琼,他们彼此非常熟悉,因此对秦琼的评价,是基于事实和战功的。清朝的康有为曾评价秦琼更高,甚至称他为“圣人”。而在秦琼祠的大门对联上,康有为写下了:“身通百战术,气作万夫雄。”这其中一副对联提到,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,且勇猛无敌;另一副则讲到他在沙场的英勇表现。
秦琼在隋唐历史中以其勇猛而著名,尤其在隋末唐初,秦琼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高手。历史记载,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勇猛无比,每当敌方有骁勇之将出阵挑衅,李世民便指派秦琼亲自迎战,结果秦琼总是能轻松战胜对手。两部《唐书》都记载了他这段辉煌的事迹。
秦琼不仅是个身经百战的勇士,还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指挥官。在瓦岗军时期,李密在与宇文化及的战斗中差点丧命,正是秦琼挺身而出,捍卫了李密的安全,最终帮助瓦岗军反败为胜。这证明了秦琼不仅在个人战斗中无敌,更是在关键时刻能扭转战局。
李渊封秦琼为上柱国和翼国公,证明了秦琼的地位与威望。虽然他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只是隋唐的十三条好汉,但他若继续为李世民征战,或许会成为与李勣和李靖并肩的名将。
今天,尽管秦琼已经成为历史人物,但他那份忠诚和英勇的风采依旧让人铭记。熟悉隋唐史的读者,必定对秦琼有更深刻的了解。你认为,秦琼与关羽相比,谁更忠义千秋、义薄云天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